主页 > imtoken安卓版下载地址 > 家庭家庭每月消耗 3.50,000 度电!媒体调查:严控虚拟货币“挖矿”,小三并未消失

家庭家庭每月消耗 3.50,000 度电!媒体调查:严控虚拟货币“挖矿”,小三并未消失

imtoken安卓版下载地址 2023-01-17 07:39:12

虚拟货币“挖矿”带来高功耗,隐含金融风险,因此相关部门出台了严格的监管措施。

在严格监管下,各地“矿”企业用电清理整顿力度也越来越大,从过去的停电扩大到扣押矿机和IP检查。经过多管齐下,中国比特币挖矿算力一落千丈,虚拟货币“挖矿”在中国被彻底禁止。目前,清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,但一些地区遇到的一些新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。

严控下国内算力将归零

小三“挖矿”并未消失

洪健(化名)是上海一家视频制作公司的后期编辑。他的同事和朋友万万没有想到,这样一个每天准时打卡的年轻人“家里有矿”。

三年来,洪健在江对岸的江苏老家指导父亲启动系统,用远程控制软件操作“矿机”挖虚拟货币,直到10月中旬,因为<< @3.50000度电,远超正常居民和个体工商户用电量,被列为异常用电和停电。

事实上,洪健最初远程控制家乡的机器,只是为了工作中的“视频渲染”,但看到虚拟货币的疯狂趋势,他将家乡3层楼的顶层变成了“矿井”农场”,并陆续增加了50多台设备加入了“矿大军”。

“比特币需要专业的矿机,普通的电脑设备只能挖以太币。2017年初以太币每个只有10美元,到2018年初已经涨到了1000美元一个。” 洪剑说道。

记者在现场看到,三楼有2间房间,其中一间已经摆满了架子,显卡、主板、电源按分区编号排列,墙上安装了大风扇散热。 . 另一个用作仓库,里面装满了机械设备。打开操作主机,进入“挖矿”程序,显示屏上清晰显示“开始挖矿”字样。

随着机器越来越多,普通民电已经不能满足“挖矿”的需求,洪健以“电脑销售与服务”的名义向当地供电站申请安装250kv变压器个体工商户。在被列为异常用电者之前,他们平均每个月可以挖出大约 3 个 ETH。

“每月电费2万多元,设备投资基本平衡,不赚钱。” 洪健说,在显卡价格还不错的情况下,他打算把设备卖掉。

虚拟货币“挖矿”是指通过专门的“矿工”计算产生虚拟货币的过程,消耗极高的能量。今年9月,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文整顿“挖矿”,严禁新增虚拟货币“挖矿”项目,加快现有项目有序退出。

记者注意到,由于耗电量大,此前大规模、工业化的“矿山”项目已经布局水电、火电,主要集中在内蒙古、新疆、四川、云南等中西部地区。为了消耗多余的电力,带动地方税收和经济发展,一些地方以建设数据中心的名义招商引资,让“挖矿”项目得以快速开展。

今年5月21日,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51次会议,强调坚决防控金融风险,“严厉打击比特币‘挖矿’和交易,坚决防止个人风险被传播到社会领域。” 这被外界认为是国家层面首次明确提出打击比特币“挖矿”和交易。于是,一些“矿场”项目被迅速关停停电,直到11个部门联合发文,将每天耗电量百万千瓦时的大型“矿场”撤出。

10 月,剑桥另类金融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1 年 5 月至 7 月期间虚拟货币挖矿用电,中国在全球比特币“挖矿”活动中所需的算力份额从 44% 下降到 0。美国、俄罗斯和柬埔寨已成为新的采矿中心。2019年,中国在全球算力中的份额为四分之三。

“这个统计数据表明,目前中国比特币‘挖矿’的算力在宏观层面是‘功能零’。”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刘晓磊教授表示,但不排除也有海外代理。那些继续“挖矿”的,或者统计意义上也散布着更小的矿场。

从当地情况看,虽然我国已全面取缔机构等大规模“挖矿”,但各地仍存在一些个别“挖矿”行为。

江苏省通信管理局今年10月在其官网发文称,监测发现全省共有4502个互联网IP地址参与“挖矿”,消耗超过10PH/s的计算资源和26万个千瓦时/天的能量。“挖矿”活动主要集中在以太坊、比特币等虚拟货币。

沿着这条线索,记者前往徐州、常州、苏州、南通等城市进行调查,没有发现大型“采矿”项目。经验证的“挖矿”IP地址多为个人“挖矿”行为。比如徐州验证的“挖矿”IP地址属于两家网吧。

这种隐藏在住宅楼和网吧中的小规模“挖矿”行为在其他地方也存在。比如今年10月下旬,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区居民利用消防走廊架设电脑“挖矿”,被举报核实。同时,江浙沪等地监测发现,有人涉嫌利用公共资源从事“挖矿”行为。

修复效果好

个人“挖矿”监管仍存在盲点

对于下一步的整改工作,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伟在今年11月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:对于执行居民电价的单位,如果被发现参与虚拟货币“采矿”活动,他们将研究并对其征收额外税款。惩罚性电价形成了持续整顿虚拟货币“挖矿”活动的高压态势。

监管要求也在不断升级。不过,记者从实地走访中了解到,由于资源禀赋不同虚拟货币挖矿用电,各地区在政策落实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。同时,由于涉及的监管部门较多,存在部门间沟通不畅、协调不力、权责关系模糊等问题。尤其是现阶段对非企业“挖矿”行为的管控还存在监管盲区。

“自然人分散‘挖矿’既不是规模,也不是企业性质,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对这种‘挖矿’行为无能为力。”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奇表示,过去监管比较多。整改是从禁止虚拟货币炒作的角度进行的。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“挖矿”,挖出来的“矿”一般都是交易的,可以从这个环节进行监管。但是如果挖矿后没有交易,真的很难查。

“今年10月12日,我们收到了上级上交的第一批虚拟货币‘挖矿’监控名单,经核实,目前举报的IP问题均为个人行为。” 地级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,上级部门通报的整改对象为“矿”类项目,要求列入淘汰类,但对个人“矿”没有具体要求“ 行为。

“我们筛选出来的四户也是居民用户,但只要他们不偷电不欠电费,我们除了持续监控外,不能对他们采取限制措施。” 江苏某地级市供电公司国家电网相关负责人表示,如果按照一般工商业电价收费,电费会便宜一些。

“从网络安全的角度来看,运营商只能监控流量,不能监控能耗,因此很难发现‘挖矿’行为。”地级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。

“单从耗电量来说是没有问题的,现在‘挖矿’大多是个人行为,耗能低,只能通过上级部门的数据反馈,再与通信管理部门核对。” 上述地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,“挖矿”是一种算力,需要从流量、算力、能耗、资金流动渠道等多方面进行筛选,以实现全流程或全链监管。

“链”与“币”的分离

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

由于其去中心化的机制和加密算法,虚拟货币有脱离监管的可能。在这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之前,对虚拟货币的严禁或高压监管是不能放松的。

“虚拟货币等加密资产具有金融属性,一旦涉及交易,就必须受到强有力的监管。” 刘晓磊表示,纵观加密资产产业链的几个环节,无论是前端“挖矿”、发行,还是中间交易环节,在国内都受到严格监管。虚拟货币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它不与经济基本面挂钩,但也需要看到,中国在加密资产监管中一直采取“链”和“币”分离的态度:支持区块链技术发展,防止加密资产相关交易。风险。

刘晓磊认为,中国的区块链产业还是有很多监管政策的支持。“此前,我国已明确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,而生产要素的交易一直是瓶颈。在大数据管理要求越来越规范的当下,在区块链认证的基础上,我们将创建基于隐私计算的数据。流通平台意义重大,”她说。

“区块链技术很好,但应用的前提是互信和参与,但大部分应用场景很难实现。” 一位数字经济领域的资深从业者表示,他们与一些地方政府合作“在启动‘Chain’项目时,发现部门之间相互推卸的现象很普遍。本来区块链技术是去中心化的,但在最后,往往会变成多个单部门的区块链,从而所谓的去中心化变成了中心化,这种情况值得研究。

受访专家普遍表示支持“链”“币”分离的监管方式,认为在打击虚拟货币的同时,要保护和发展区块链技术等数字技术。中国具有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,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但是,如何让相关行业不偏离并落入非法金融活动的轨道,如何明确各方权责边界,完善大数据治理体系,也是未来的监管方向。重点。

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毛海军等多位受访专家提出建议:一是明确个人(家庭)虚拟货币“挖矿”行为的合法性,明确哪些行为应纳入整改范围.

二是统一监管目标,明确权责边界,及时解决工作不同步问题。同时,开展监管探索和创新,通过电力部门、电动矿币机、公安部门的联合合作,通过对异常用电和异常网络流量的实时监控,非法打击“挖矿”。

三是继续保护和发展区块链技术等数字技术。